教研广场

登录

贺兰县第三小学语文课程社区

小学低段语文如何践行五项核心标准

2019-03-13 12:53 发布人:白帆 819

小学低段语文如何践行五项核心指标

                      二年级组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促进课堂转型。2015年银川市启动“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这一活动,经过几年的实施,进一步加深全体教师对“五项核心指标”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看到了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的成果。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南》的制定,就是为了推进课堂变革。而课堂变革成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趋势和必然要求,课堂变革的目的是实现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银川市教科所姜所长就银川市课堂教学评价“五项核心指标”做出了解读:一是以“学情分析”为认知起点。二是让学生从发展、探究、总结中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棒,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三是“内化过程”要在课堂中体现,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真实有效地收获知识。四是“有效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点。五是“质疑生成”真正让孩子学会质疑,让质疑引发生成,并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去学习。姜副所长的全面解读,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对“五项核心指标”的把握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推变提效历时三年,为我们全体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要我们要充分发挥《银川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南》在推进课堂教学变革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效落实课堂教学评价的五项核心指标,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下面,我们二年级组就“小学低段语文如何践行五项核心指标”做以下专题讨论,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张彩虹)学生认知发展成为教学基本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努力创造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在中,如何落实学生认知发展成为教学基本依据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了解本教学班的学生当下的学科背景和能力水平,例如,在教授《古诗二首》时,要知道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七八百字,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拼音读物的朗读,初步掌握了断句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能用理解的词语说话,对于感兴趣的的诗文愿意主动读背,喜欢趣味朗读,但品味语言的能力较弱,需要适度的引导。像在《登鹳雀楼》这首诗中,学生对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无论是从朗读还是意境理解都相对简单,但是对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理解就仅局限于字面意思,无法寓理于诗,感悟不到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适度的引导。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预想学生在认识字词和理解文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以及错误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能准确判断学科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准之间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将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方法得到及时的改正。

二、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1.教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材。如:在识字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生"字和"熟"字区分开来,避免平均使用精力,这样,既加快了识字教学进度,又保护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2.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不能长久专注于某一事物,形象思维强,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识字教学中,要尽量做到直观形象,联系实际,发挥想像,充分利用插图、实物、教具,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例如:(1)在教学象形字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形声字的教学。在形声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表意,基本字表音的特点,对形声字进行认读和理解。如:"清、请、晴、情、倚、睛、蜻、精"等字的教学,可根据这些字的特点--音同"青"、形各异,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区别识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学生边读边理解,兴趣盎然。让学生学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了一串新字。

当学生学会了好多识字方法时,老师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孩子学的快,表现欲强,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就不会觉得厌倦,而是一种乐趣。            

三.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活动设计,如创设现实情景,组织游戏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学什么的需求”培养学生哪些重要的思维,加深对哪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对学生学什么的需求,教师要相应做出“教什么知识的选择。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对“洪水经常泛滥,冲毁田地,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学生在读完后,感触不深,对“泛滥”这个词理解不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洪水的威力”短视频后,学生对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总之,要提高,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备好课,组织好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杨丽)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想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我们都期望达成的教学目标,充满活力的课堂需要师生之间高度潜能的释放。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在正确理解五项核心指标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用崭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一)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的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活动思路。他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一般的阅读教学的思路一般就是开始讲课,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

如:教学部编版二上《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思路是: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表示狐狸和老虎动作的词语,同桌之间说一说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四人为一小组学习第2—8节,用横线划出狐狸说的话,用曲线划出老虎说的话。并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3.解决书课后习题2.即下面的词语哪些是写狐狸的,哪些是写老虎的?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把这些词语表现出来。(这些词语有: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4.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成语表达的引申意义。

这四个板块没有琐碎的分析也没有不断地提问,学生活动充分,并且块与块之间是相互联系,呈现一种层进式的教学。在这四个板块中,实际上明确地归属于学生,这就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主体迈开了自然扎实的一步。首先,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进一步谈学生潜能是否得以释放的问题。

(二)变提问为利用课文

当前,记叙文阅读教学基本的教材运用方式是提问课文,好像一篇课文的内容问清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这是在教课文,或者是就课文问课文。而利用课文则是将课文视为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的载体,利用课文中的精要资源来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如:在教学部编版二上《雪孩子》一课时,如果运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有以下典型的无效问题:1、兔妈妈想了什么办法让雪孩子留在家里?2.小白图和雪孩子他们相处得怎么样?3.小白兔睡觉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雪孩子变成了什么?

这些问题,只是在引领学生解读课文内容,有时候连解读课文的层次都达不到,废问成堆,没有深度,没有美度,没有品词论句,没有朗读训练。有的只是浮于课文表面的提问。所以这样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学生学起来也很枯燥。

下面从利用课文的角度来设计《雪孩子》一课:

1.课文概说:通过出示填空题,抓住主要人物、发生的事情、结果,概括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初步可以抓住主要要素来概括课文内容。

2.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圈出与雪孩子动作有关的词语。感受雪孩子舍己为人的精神,了解可以抓住人物动作来分析人物形象。

3.出示课文八幅图,通过图片讲讲这个故事。

4.写一段话夸一夸雪孩子。

上述设计而言,对学生而言孩子语言训练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每个环节中,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潜能得到了释放。

(三)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延伸,结合几次听课所感,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从语言品味处拓展延伸

如:在阅海一小听执教老师讲《荷花》一课时,便在学习完课文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仿照课文对荷花细致地描写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2)从情感体验处拓展延伸

如在阅海一小听执教老师讲《鲁迅》一课时,变让学生通过对鲁迅六次“瘦”的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进而说一说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之后,老师顺势让学生写一个颁奖词致鲁迅。

(3)从文本空白、悬念处拓展延伸

1.续写。如在教学《坐井观天》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续写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了葫芦,他是怎么做的?

2.引发向其它作品探究。(推荐阅读)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文本相关的文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与兴趣,进行有效课外拓展。还可以把不同文章中具有共性的或有对比性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要想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中得以释放,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充分信任学生。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不敢放手,一节课总是牵着学生。因为,我们都有如此的惯性思维,学生毕竟就是学生,这么难的感悟是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不相信学生。殊不知,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极为有害的。我们都应当这样去思考,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说到底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信任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只有真实意义上的信任学生,学生才会张开自己思维的翅膀。站在学生的角度或许他会这样想,老师这样信任我们,我们又为何不多去做点给老师看看!这样可以促使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潜能得以充分而又广泛的释放。 

(2)切实尊重学生。对那些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我们不需要去硬逼,更不要去做口头批评。对那些感悟质量比较低下的学生,也不要去说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因为你的这些话可能会激怒学生。因为他的人格受到你的歧视,他会感到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学生在课堂上抬不起头来,怎有其释放潜能的可能。

(张丽燕)学生内化过程成为教学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是内化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实现学生内化过程成为教学关键环节,引导学生从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怎样学”、“学什么”“为什么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淀的意识,领悟由感知到内化的趣味和意义。下面,针对学生的内化过程,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有“深度学习”,预习能够支撑课堂学习的

深化;

首先强调的是有效的预习,我认为低段的预习就是读好课文,认识好生字。

   读好课文必须多读,读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样,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在反复的“遇见”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学生在预习时还要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我一般建议学生不要把识字方法强加在认识这个字上,用自己最能记住最简单的的方法去识记。

二、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拓展和迁移,重视能力的训练;

   我认为知识的拓展就是举一反三。比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一文有这样的拓展:

    明亮的眼睛     水汪汪的眼睛  (   )的眼睛

    乌黑的头发     波浪式的头发  (   )的头发

   迁移就是由原来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前提到同样是学过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体现的夸张的修辞手法,于是出示诗句“为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同样让学生感受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于表达实物时所呈现的效果。

   三、能力训练的主要环节设置在课堂;

此处所指我认为就是指当堂练习,讲练结合。仇千记老师在评李晓红老师的课时说过,写字最难,最难的字要用更多的时间去讲去练。要减少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增加写字的时间,把写字放在两课时之内,而不是课下,在课堂上让学生写对字,写好字,这就是内化过程。

   四、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的目标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有时候由于课程环节的安排或者时间的紧迫,我们老师往往把拓展练习放在了课后,比如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等,让学生下课按照这几种方法写一个人。

   其实,当学完一种方法或者一篇课文时,我们应该专门设计一个环节来让学生当堂练习,练习完当堂评价,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掌握情况的了解,从而能够纠正和更好地练习。

   五、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有效的,不再需要通过课后的繁重练习完成知识的内化。

   课后的练习题不再是我们布置作业的一项选择,更应该是课堂上学生完成并且检验自己是否把学到的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

   比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字词句运用”中的读句子感受有趣在哪里,是让学生在读中发现这样写的好处和趣味,从而教给他们这是拟人句,让学生当堂练习说拟人句,不管是点名说还是组内说,让其他人来评议,看他说的是不是拟人句,趣味在哪里 。

以上是我自己对课堂上学生内化过程的感受,如有不当,还请批评指正。

(孙玲)学生有效合作成为课堂的主流文化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中

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一、合作的必要性

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拼音、认识生字阶段往往枯燥乏味,加上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教学时,那些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走神,但当两人面对面合作时,学生就有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他的注意力更能集中,情感更投入,兴趣更浓。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的合作动机在情境中被悄然激发,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合作”的愿望。

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要做到:

(一)精心设计合作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应该怎样合作,

低年级学生在合作学习开始对如何合作并不清楚,如果教师在起始阶段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合理指导,学生往往会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如各说各的,小组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有人积极参与,有人不参与等。例如:我在执教《口耳目》,请学生先在纸上画人的口、耳、眼睛,然后张贴到黑板上,再把篆文的“口、耳、目”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知道字与形有相似之处。接着把篆文的“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也利用课件出示,让学生小组合作: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说理由。学生兴趣盎然,在热烈的议论中,12个生字的音、形、义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轻易地把课后的“鱼、石、网、刀” 的几个生字也学会了。

(二)教师要参与指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使合作学习完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转换角色,使自己也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一员,亲自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给与学生必要的建议和意见,使他们在不断地合作过程中逐步提高合作的质量,最终达到使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要适时地鼓励与奖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可以经常发现学生们在一起比的是谁的“小星星”、“小红花儿”多,由此可见,学生希望自己得到鼓励与奖励,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把它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小组的积极合作得到希望得到的“荣誉”。

三、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读文,主要体现在分角色朗读上,如:《小蝌蚪找妈妈》《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等课文,文中的对话很多,教学时,我采用两人和小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能根据角色分配好进行朗读,也达到合作朗读的目的。

(二)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合作,如:在教学10课《日月潭》时,在了解日月潭的位置时,我出示了课文的第一段,里面有几个词语,分别是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我先让同桌合作说一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其他同学补充,然后我进行了讲解,使学生明白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第7自然段,让学生4人合作学习,用横线画出描写狐狸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虎的词语。并让他们结合语境说一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最后指名小组交流汇报,有的同学的表演真的很形象、到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词语的意思,比我们单调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拓展性问题进行合作,如:在教学《雾在哪里》这一课时,我抓住课后问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学习,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在交流时,学生说出了“顽皮、可爱、”

(四)识字

1.同桌合作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对于课文中比较分散的,则采用同桌合作识字,合作识字也要有选择性,比如,一些字形难一点的字,戴、缝、衔(有必要合作)

2.针对小组内识字情况较弱的同学。(所有课文都适用)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对于一些识字量大,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问题不大,可对于一些能力弱的同学来说,每一课都有十几个生字,每个都认识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巩固识字时,对于他们没有认识的字,让他们教一教。

四、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时间  形式)

老师在要求学生合作时,还要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充分了解,对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精确的预算。如果对合作学习的时间估计不足,怕超出预定的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学生,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最后的研究结果误差往往比较大,偏离了预设的教学期望,造成合作“虎头蛇尾”的现象。相反,如果对合作学习时间估计过多,又会出现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等不良行为。所以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学生高度专注,积极参与。

    还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一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而定,同桌合作,适用于小问题讨论,(读课文,识字等)四人小组学习,适用于难度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讨论,共同学习,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平时多采用同桌和四人小组合作,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精心组织,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大禹治水》这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课文中都有谁去治理洪水,时间、采用的办法,结果怎样?这次我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习任务。在交流汇报中,先指名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使人一目了然了解大禹及父亲治水的时间、办法、结果,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突出了合作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欣赏,讨论时,如果有的同学出现差错,同学之间不要相互取笑,应给予理解和鼓励,共同找出问题所在,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合作中存在的疑惑

(一)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问题——无效参与,如: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学生水平的不同,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等等。

(二)为了合作